珍爱生命系列讲座 03/09 & 17/09

防治与关怀,人人有责。

让我们透过珍爱生命系列讲座一及二帮助我们对自杀的课题有适当的了解,以致都能伸出温暖的双手,让自己也能成为“自杀防治守门人”,并对自杀风险者做适当的回应或转介。

珍爱生命系列讲座一:《自杀防治》

日期:03/09/2022(六)

时间:2:00 PM – 4:00 PM

YouTube: 点击这里

Zoom ID: 970 8750 4216

Passcode: 220903

珍爱生命系列讲座二:《恩典与盼望》

日期:17/09/2022(六)

时间:2:00 PM – 4:00 PM

YouTube: 点击这里

Zoom ID: 962 7243 5629

Passcode: 220917

———————————————————————————————————

更多本会消息可留守: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scacmy/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

年会资讯传播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icbsarawak/

预防胜于未然

陈心洁:唯有完全绝望的人才会走上绝路

  “一个人会选择走上绝路,绝大部份是因为心中充满了绝望感,如果能够及早被发现,就可以阻止许多悲剧的发生。”

多一分的关心

  临床心理学博士陈心洁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接受《卫理报》专访时强调,只要我们能够对身边的人付出多一分的关心,就有可能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

  绝望感没有一定的造成因素,但肯定是源自一种失去——有些人会对失去爱情而绝望,有些人会因为失去金钱,也有些人会因为失去健康,还有些人因为家庭问题、工作、婚姻等各种因素……,唯有当事人才能有答案。因此,一个人会选择走上绝路和他的社会地位、外表、职业与金钱等等的外在条件是没有绝对关系的。

  “尤其是疫情当前的现在,一些人因而失去了工作,一些人而感染病毒失去了健康,还有一些人产生了家庭问题。为此,我们更应该要对他人付出关心,哪怕只是简单发送一个问候的信息,就可以为人带来希望。”

  她表示,自杀其实可以分为计划型与冲动型。冲动型通常是一瞬间的刺激,促使当事人会冲动行事,这种情况就比较难预防。然而,计划型则完全是有计划的、有企图且有安排的,所以只要身边的人能够多一分的注意力,就可能把人从深渊中拉出来。

“在真正执行计划前,他会很冷静地、有条不紊地做一些安排,甚至是异样的行为,如写遗书、安排财产的分配、向身边的人交代各种事(像是交代后事般)、把原本珍贵的物品赠予他人,常常独自外出却不交代行踪等等。”

  同时,有些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一些对人生绝望或是人生没有意义的文字信息,其实就是要向他人发出“求救”的信息。

“如果你在你的朋友圈中见到朋友发出类似的信息,请你不要吝啬你的关心,私下发个信息给他。很有可能,你的一个小小举动,就让一个人找到活下去的动力。”

  陈博士说,陪伴是最好的“救”人方式,除了发信息表示关心,第一步就是要聆听他的需要,但不要给予批评;如果他愿意寻求辅导,也可以提供辅导热线的电话号码,但可能的话,帮他预约辅导员,甚至是陪他去。

  “当然,如果你没有信心能够做好这件事,亦可以寻找共同朋友的协助,邀请他参加聚会,让他有健康的社交活动,感受到一份关怀;还有教会的牧师可以为他祷告,大家一齐伸出援手,拉他一把。”

  还有一些人原本就是高危险人群,如长期患抑郁症的人,他们可能是因为完美主义而无法走出来,也有人是因为生理的原因,如荷尔蒙失调、大脑神经出现问题等等而患上抑郁症。这一类人群一旦开始自残,就会无法控制自己,而且还会有一种上瘾的感觉,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残,然后就会尝试自杀,最终结果就是成功地杀害自己。“如果有过自残自杀历史的人,95%会再次尝试。”

关怀不同群体的需要

  陈博士建议,教会的社会关怀小组可以分组地去关怀不同群体的需要,并把目光放在这一类群体上,在关心他们的生活需要之余,也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更可以帮助筛选那些情况较为严重的,交由教会牧师或辅导员处理,甚至是再进一步地寻求医疗系统的帮助。

  “如果是信徒,我们就可以活用圣经经文与诗歌来开导当事人。非信徒的话,就可以先关心他的需要开始,日常还可以分享一些正能量的、充满阳光的视频与文章给他,并邀请他参加聚会(线上聚会)、庆生、唱K等活动,甚至是一起参加崇拜。”

  她也鼓励有兴趣的弟兄姐妹可以先做一些基本的自我装备,以便不时之需。但是,一旦遇上紧急情况,还是要先报警或是交由专业人士来处理,而不是选择自己去冒险。“如果真的很紧急需要,就选择用言语先安抚,尽量说一些唠家常的话,慢慢地转移注意力,最主要是要当下给当事人带来希望感。”

  无论如何,陈博士认为预防胜于未然,倘若大家可以从预防做起,便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为此,她期待教会和社区可以多多主办一些心理保健的讲座或训练会,尤其是心理急救的训练会,以唤醒人们对于此课题的醒觉。

  “前不久发生的悲剧如果可以为诗巫的社会敲响警钟,让社会能够多一分的温暖,那就是我最希望看见的一个结果。”

一点小知识:

  9月10日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是由创建于奥地利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03年开始设立的。国际预防自杀协会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Ringel于1960年在维也纳成立的,1996年后总部改为轮流制,现总部在法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马来西亚卫生部疾病控制科为响应2021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定下主题“让我们谈谈心理健康:及时行动,创造希望”编写了一份实际情况说明书,内容资讯相当切实实用,有兴趣者可上网浏览或下载: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Xpl0Uh-TWUxaYEpmxRwvhnrx3G1R0MRH/view

转载自:

《卫理报》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