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诗巫西岸最下游,置身罗马安地区的拉让江岸边,又是屏南籍福州人聚居的湾岛,这是“鸿安堂”的所在地点,邻近则是伊班人的巴湾阿山长屋区。
福州移民黄联科等人于1914年就已在那里垦荒。他们原在上游的木桂兰榕南堂(1912年创立)作礼拜。不过,1915年,叶朝梁传道被派到当地牧养时,在黄联明等人的带领下,在靠近江边的地点建筑了一间简朴的崇拜聚会所,取名为“福安堂”。
砂拉越卫理公会的发展中多是建教堂兼开办学校。因此,教堂和学校实际上是双用的。上课时间,传道牧师同时也是老师,在课堂授课。星期天,他们便将礼堂做为礼拜堂之用,让当地坡众作礼拜。
由于地方上的成长,居民多起来,学生也跟着增加,故而出现不敷应用的情况,并于1924年建造新的学校兼教堂。当时黄联球捐赠了三依甲土地,新校舍和教堂也由此建立起来。
同时,也将“福安堂”改名为“鸿安堂”。
“鸿安堂”与“开智学校”则是在1956年教堂正式建成后,宣告分家。
两堂合二为一
103年来的成长,却在步入2019年时,由于陈旧的木建高脚教堂已呈腐朽;加上每周固定平均有25名会友参加崇拜,显出了不明朗的前景。
同时,邻近上游廿四甲地区,相距约10分钟车程的“道源堂”在成立92年后,与“鸿安堂”大有同病相怜之感。
经两个堂会友共同商议后,议决停止“鸿安堂”的崇拜,进而改为到“道源堂”参与主日崇拜。两间堂会经年会祝福,正式合并,被命名为“道源鸿安堂”,保留两间堂会的名字,合二为一。
目前,道源鸿安堂的主日崇拜时间定为星期天上午7时正。
至于“道源堂”是于1926年成立,并于1969年建成了今日的钢筋水泥教堂。该堂平时参加主日崇拜会友也是25人左右。
因此,在“道源鸿安堂”两间堂会合并成立后,主日崇拜人数应可达70人左右;节庆期间,预料将有更多信徒出席。期望这样的“合一”,在上主的引导下,得以拨开云雾见晴天,迈开大步迎向更蓬勃的前景。(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