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传道工作?
我们知道,人人都有传福音的责任,因为当时主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廿八19)。当时主耶稣并没有说“你去”或“他去”;祂也没有说“传道去”或“那些闲着无事作的人去”。祂乃是说“你们要去”!由此可见,这话祂乃是对凡跟从祂的人说的。
但是,每当我们看到工场庞大,田地荒凉,缺少工人出去耕耘,我们还是不免会问说:“谁来做传道工作?”
事实上,虽然每个一信主的人都有责任为主传福音,但这不意味着每个信主的人都被呼召作传道人,为主全职事奉(因为事奉主不是一条易路)。
Category Archives: 牧者文章
金钱的管家
在我们的社会里有无数的人在等待着我们去关心,去帮助。我们对他们有一点点爱心的表示,或就可成为他们生命的转捩点。
上帝造人除了要人敬拜祂,荣耀祂,上帝也要他的子民为祂管理世界,使它成为一个美好居住的地方,造福人群,故此我们皆是上帝的管家。
身为管家的我们有多方面的责任。除了我们本身是生命的管家,我们也是金钱的管家。虽然圣经曾提到钱财是万恶之根,但金钱也是人最好的奴仆,它能够替人做很多有益的事,为人带来无限好处。所以我们不能说金钱是坏的,在乎它落在谁的手中。人应作钱财的主人,不是钱财的奴仆。 Continue reading
需要更多平安之子
十字军东征为基督教立下一个残酷和好战的负面形象,在穆斯林和犹太人群体中留下无法磨灭的伤痕,至今仍成为他们信耶稣的绊脚石。
几个月前,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市一位58岁所谓的“牧师”,琼斯,扬言要于911恐怖袭击9周年当天焚烧伊斯兰经典可兰经,悼念911事件的死难者。这煽情的言论自然引起各界的反弹。在各方压力下,琼斯终于同意撤销焚烧计划。
按报道,琼斯本来就是具争议性的人物。曾经因为极端主张遭德国教会驱逐。有教友指他“精神虐待”别人。他与妻子拥有2间豪宅,却以信仰名义要教友住在廉价屋里,并且要教友无薪为他的家私生意工作。 Continue reading
城市宣教 (Urban Missions)
目前的世界已经城市化了一半。2007年,已有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住在城市。城市居民已经占了世界人口之31亿(>53%),而且每天增加190,400人,可以说每天增加一个城市。1950年超过八百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两个:纽约与伦敦。现在10/40视窗有100个门户城市。60%城市人口住在亚洲。中国就有80个超过1百万人口的城市。到了2015年,超过八百万人口的城市会增至33个,其中19个是在亚洲。到了2050年,预料世界最大的城市将是非洲尼日利亚的Lagos。难以想象吧!
乡民为何涌入城市?一些地方有高生产率,导致城市人口膨胀。一部分的人群逃到城市是因为战争和天灾。大部分的人涌入城市主要原因是要脱贫、求学和就业。但往往造成更高的失业率和更多的城市贫民。 Continue reading
世界的敌意
有人问:为什么宣教士要偷偷摸摸去宣教?偷偷摸摸是你说的!虽然用词不当,我还是要回答你的问题。
Todd M. Johnson在书中说:在纪录中,20世纪是最血腥的。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失去生命的基督徒殉道者多过以往世纪的总数。按David Barrett的统计,2009年估计殉道者有176,000。对福音封闭的国家不断在增加,由1990年的119个,增至2000年的150个,约有48亿的人口。相信2010年的数目会更高。
以上资讯说明这个世界对基督教越来越不友善,等于说世界对基督教的敌意越来越强。但那些国家和人民却正是最少福音化的,也就是最需要福音的,就是我们要差遣宣教士去的工场。 Continue reading
父啊,赦免他们……
曾经与一位弟兄谈及饶恕。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不是神,我们是有限的人。饶恕是要我去作神呀!”饶恕在人看来是极其不可能的事,因为它牵动人性内在中许多矛盾的情感。故此,有不少的人生故事充斥许多怨恨、苦毒和抱怨;许多人继续活在不能饶恕的苦闷生活中。
许多时候教会推崇饶恕时,在未辨明是非已经立即声称要“饶恕”,要“原谅”,要“赦免”。也因此,饶恕有时候就成为了廉价的恩典,不切实际的神学观念。不少的受害者在这些所谓“饶恕”的道德高压之下蒙羞受辱;有时赦免的道理也把他们的个性压缩踩平;有时在强调饶恕时,基督徒忽视邪恶的现实。
1 到底你我能否改写我们的生命故事,使赦免和宽恕可以贯穿整个生命的主题?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第一个祷告提供我们一个途经。按路加福音23:34所记载:“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什么。”这是世界上最震撼人心、最有能力的一个祷告。主耶稣不但选择赦免那些使祂受苦的人,祂也请求神赦免他们。在受屈的境况中祂求神的赦免,这是耶稣身体力行祂的教导(参路加福音6:28;马太福音6:9-13;15;18:21-22)。
一种意志的选择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祷告提醒我们,宽恕和赦免是一种意志的选择。但要作出这样的选择之前,人需要先对自己曾经领受的饶恕恩典有所顿悟。我想起法国雨果(Victor Hugo)所写作的小说Les Miserables。 文中的男主角Jean Valjean因为饥饿偷面包被关在牢里。被释放后竟然因为被视为前罪犯而被社会拒绝,流浪街头。主教Myriel收留他,但他却偷了主教的银器,而后逃之夭夭。不巧Valjean又被抓了。但主教却为他的过失而加以掩饰,并且也鼓励他要成为诚实的人。Valjean顿悟自己从主教所领受的宽容和爱。于是决定改写自己的未来。过去,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受屈的,也觉得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他。如今,他发觉自己当以上帝所给予的意志去作出负责任的选择。他学习选择宽恕自己和他人,并且去活出有爱的生命。
以我们的意志选择饶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要求我们诚实面对生命被伤害所牵引的种种原始情绪--愤怒、忧伤、羞耻、屈辱。这些情绪提示生命需要重新修复,若不然我们就要成为更大的受害者。逃避并不能带来修复;抑制也只不过是短暂的。这样的处理方式只让自己生命的故事充斥深沉的绝望、毁灭性的伤感、纠缠不清的增恨,甚至自我虐待。伤害我们的人未必意识自己所做的,他们也未必准备好请求饶恕。但饶恕始于受伤害者顿悟自己在不完美、破碎和受罪的捆锁时被主耶稣十架上的大爱所饶恕。这种无条件的饶恕挑战我们要从不饶恕的枷锁中挣脱。因为选择不饶恕就好像把一把开往自由未来的钥匙给丢弃,把自己封锁在自己的苦毒怨恨中。
记忆不再激起愤恨
另一方面,饶恕并不意味忘记他人的过失。但在饶恕中,记忆已经不再激起愤恨和屈辱,因为选择饶恕的人已经学会释放(let go)。饶恕也不等于为伤害我们的人辩解或找藉口。若然,那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用某种的原因来掩饰实况。饶恕更不是无限量的宽容。因为这可能是忽视正义和放纵的开始。
饶恕的第一个受惠人不是受饶恕者,而是自己;因为自己能重获自由,抛弃苦毒怨恨,重建新生。饶恕的生命故事不再以怨恨苦毒为主题;反之,它已经选择了新的素材--宽恕--来谱写自己的生命故事。这样的生命不再呆滞在一滩不能让生命突破的“死水”。再者,这样的生命在选择再选择饶恕的过程中,生命的每一个空间经历更大的信仰能力和生机。这是生命的复活黎明的到来,它跳跃着生命的音符和喜悦!
1 霍玉莲等着,饶恕果真如此轻易,香港:突破,1994,5ff。
新年作新人
又是新旧年交替之刻。我忽然想起多年前读过鲁迅的短文“祝福”。文中说道一位在迷信和封建的社会中成为牺牲品的妇人“祥林嫂”。悲哀的音符串成她生命的主调,成为她生命的主导故事。她先后嫁给两个男人,但他们都一一去世;而她唯一幼小的儿子也在一个冬天里不知去向。鲁镇上的人都认为她克夫,故许多人都不愿意请她作工。内心的伤痛和社会给与的排斥使她心灵无比痛苦。每逢她想到有人告诉她死后阎王要将她一劈为二,将她分给两个已死的丈夫,更是令她心灵挣扎不已。她向镇上回乡过年的读书人求证这事,加深了她的彷徨。最终她精神崩溃。在新旧年交替之刻,鲁镇上空正弥漫着祭祖的香烟;祥林嫂却在人们彼此声声的祝福中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Continue reading
随从虚无,成为虚妄
(列王纪下17:1-23)
何细亚篡位成为君王时,以色列已经是亚述藩属国。(王下15:29-20) 亚述帝国为了巩固本身在巴勒斯坦的地位,确保自己通往地中海的主权,多次出征巴勒斯坦一带。何细亚后来勾结埃及王,背叛亚述王,停止向亚述王进贡。亚述王于是出兵攻打以色列,围困首都撒马利亚。撒马利亚遭围困三年之后,终于沦陷,以色列国灭亡,许多百姓被掳到外邦。 Continue reading
特殊孩子妈妈的精神压力
新年期间,有一些特殊孩子的家长来拜年,彼此都分享自己的困难和压力。有一些家长,特别是做妈妈的,长期都活在精神压抑里面。因着特殊成员的到来,妈妈要放弃的东西,比爸爸还多。
由于家庭的经济压力,有些妈妈不得不继续工作。因此,她们除了工作的压力之外,回到家里还要面对繁重的家务,照顾特殊孩子与其他成员的压力。而那些放弃工作而在家全时间照顾特殊孩子的妈妈,由于长时间的专注,又看不见什么显着的进步,又为着自己失去个人事业理想的无奈,常会跌入自艾自怜当中。 Continue reading
我信什么?
经文:约翰福音一章1-14节
一、我信什么?
各位弟兄姐妹,倘若今天有一个人对你说,宗教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求人行善,你会怎么回答呢?我们都承认宗教都是要求人行善,因为倘若宗教不能够要求人行善,那它不是宗教,而是邪教了。若是这样,到底基督教与其他的宗教有何分别呢?到底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我们所相信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文化?
就让我们从今天所读的这一段经文寻找答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