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健康的挑战中培育孩子 父母有两大关卡要过

“在心理健康的挑战中培育孩子——抑郁症” 工作坊讲员谢奕丰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全球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又称“忧郁症”),并预测抑郁症将于2020年成为世界病患率最高的疾病。根据研究,女性患者往往高出男性患者一倍之多,甚至每五个女性当中就有一个女性面临患上抑郁症的危机。按2017年的统计,29%的马来西亚国民患有忧郁症。在全国17岁以下中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每5个学生中就有1个学生面对忧郁症的困扰(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10%的学生有自杀的念头,6.9%的学生则付出行动伤害自己,因此我们不可对此现象掉以轻心。

忧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体重突增或骤减、失眠、精神不济;患者会时常感到疲累,有罪恶感,感觉没有价值,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等。生理因素(大脑及荷尔蒙失平)和先天性格(完美主义)是造成抑郁症的“隐藏因素”;而环境、社会文化、人情薄弱、突发事件及属灵状况则被归纳为“诱发因素”,这些因素都为抑郁症埋下定时炸弹。

一.培育抑郁中的孩子
如果孩子患上抑郁症,该怎么办?
假使孩子患上抑郁症,作为父母者要过至少两个关卡:
1.我可以接受吗?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患上抑郁症:怕他/她一辈子依靠药物,怕他/她被他人标签为“精神病”等。父母必须先怀着敞开的心过第一道关卡。雅各提醒,我们必须先谦卑到上帝面前求智慧面对抑郁症:“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雅各书一2-5)

2.我可以与孩子共度吗?
父母不应袖手旁观,随意抛出“上帝有美好的旨意”云云;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来同理他们,否则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和自责。父母可以向孩子表达:“我不知道为何上帝允许这事发生,但正如祂应许祂与我们同在(以马内利);我可以保证你一件事情,我也必与你同在,陪你走过这段艰难时间。”抑郁症病患的孩子很需要知道父母愿意与他们同行,“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十二15)

态度上:无论如何,我仍爱你
(坚定地向孩子表达,无事能隔绝我对你的爱);

情感上:标明情绪、学习表达
(以日记本记录情绪,引导孩子在小事上感恩);

思想上:默想经文、应用圣经
(建议宣告有关“我在基督里的身份”的真理);

思想上:默想经文、应用圣经
(设立家庭祭坛时光,陪伴孩子读经一起实践); 社交上:教会支援、参与社会
(弟兄姐妹彼此相助,参与义工服务肯定自我);

祷告上:为他祷告、他也祷告
(为孩子们守望祷告,也鼓励他们开声来祷告)。

二.在忧郁中培育孩子
如果自己患上抑郁症,该怎么办?
假使是父母本身患上抑郁症,这比孩子患病较为困难。身为父母者该怎么办呢?抑郁症病患父母通常会认定自己为失败的父母,他们质疑自己:“以我目前这个情况,我还可以做父亲或母亲吗?我还可以持续地带领我的孩子,继续成长吗?”

事实上,上帝对每个父母的呼召是什么呢?圣经上记载:“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六4-7)

大诫命指出,做父母的要殷勤教训我们的儿女爱上帝。今日我们觉得自己做父母失败,乃因我们常以世界的标准作衡量(如果我的孩子成绩好,要听话,有好品行,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父母),但更重要的,我们的孩子爱上帝吗?(如果我的孩子做错事,他们会不会自己回到上帝面前?)

我们无法保证自己所培育的孩子不会犯错,因此我们不能以他们的错,来衡量我们自己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当儿女们走错之时,他们知道如何回头。如果孩子们懂得去爱神、回应神,我们就已是成功的父母。上帝要求我们成为忠心的父母,非完美的父母;身为父母者若能从失败之处重新站立,我们的孩子看见了,也会如此学习。

支援:家人配偶(亲人配偶的聆听、了解和分担,能给予病患者很大的支持);
态度:勇于面对(向孩子坦诚自己的困扰,透过沟通,让他们从中了解恩典);
思想:一起读经(在困难之时邀请孩子读经给自己听,让他们从中了解圣经);
行动:寻找喜乐(藉着散步、手工、烹饪、小游戏等,让他们从中与你互动);
情感:让他进入(与孩子分享心情与同理拥抱的行动,让他们从中学习人际)。

在此,鼓励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再按医生的建议,决定需要服药与否。患者无须害怕服药,因为大多数抗抑郁的药物不会使患者产生依赖性。本地检验仪器未够先进精准,因此有时医生会建议患者换药服用,以作观察,对症下药。(黄书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