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行

三、风雨同行(1936年至1951年)

1935年富雅各教士逝世后,李溢恩会督(Bishop Edwin F.Lee)特委派亚策牧师(Rev.Raymaond L.Archer)代理砂拉越教区长。是年3月15日李学贤牧师由马来亚调来诗巫,任福源堂牧师。

6月24日,年会委夏慈路(Rev.Gerald V.Summers)继富公之后以处理教会会务。

由于教会事务繁多,加上西教士不谙地方情形,遂于同年12月19日之教区全议会中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内分传道、经济、建设、教育及庶务五部,一襄助教会行政。

翌年诗巫划分成拉让江上下教区,分别由李学贤和黄景和任教区长,一驻诗巫,一往泗里奎;夏慈路则任布道使,夏师母为毓英女子中小学校长。同时林开臻牧师往加帛实利列建堂。

1936年5月21日至10月1日,布道家宋尚杰博士在福源堂举行布道奋兴会,蔚成空前大奋兴,之后成立113队布道队,四处宣传福音,引人归主。

1937年6月16日李溢恩会督宣布成立差会。次年6月16日,第一次差议会中首次举行按牧典礼,姚峭嵚、林满秀、张松霖等人被按为副牧。同时亦进行筹款并交由中国国民政治行政院以救济战乱之同胞。

1939年美国卫理公会差派施穆克教士(C.E.Shumaker)到加帛办理学校,有苏门答腊派来孟恭慕拉(Rev.L.B.Memora)向伊班族进行宣教。1940年成立本地布道基金委员会,由林开臻、黄景和、李学贤、邱乃桢及刘家洙担任委员。

1941年王东升自马来亚调来担任拉让江上教区长,李学贤则任下教区长。

是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事爆发,恰逢年议会在新加坡举行,致使夏慈路牧师等人不能回诗巫。1942年1月29日,日本军政部浅尾队抵巫。由此,教会人士遂负起责任,安定教会内部,如当执行会务。

1942年8月15日,日本宪兵逮捕华侨领袖;教会领袖如黄景和、林开臻、刘家洙、张万民、陈立训等人均受拘于狱,33天后始获释放。

10月19日军政部下令,所有教堂和学校须停闭。教会即成立“诗巫卫理公会总董事部”并向军政部呈递请求书,保证教会不谈政治,亦呈报主持人姓名及礼拜时间。12月9日得军政部核准。

1934年3月所划分的教区,分成诗巫上、中、下教区、民丹教区及泗里街教区五个教区,分别由姚峭嵚、黄景和、陈修齐、王明耀及林志士担任教区长,且于翌日就职。

1944年3月16日的下午忽接政令,宣布教会产业为敌产,几经交涉,终在6月接获“美会产业解除敌产令”。

1945年8月11日,日本投降。5月15日联军从加帛长驱诗巫。日军退往古晋,砂拉越由是光复。后惊闻夏慈路教士因被俘期间饮食不足而致病,不幸于9月1日逝世。

1946年2月5日中央执委讨论战后善后之会务进行,有提议财政统一,统筹统办,传道专任,专心布道,并训练会友认识基督;亦增设男校及整顿木桂兰胶园。

6月15日李溢恩会督、富师母、麦友仁教士、陈立乔先生同抵诗巫。在17、18日的全议会中委富师母复办毓英女校,委麦友任教士为布道使,并力推新行政以振会务。

8月20日至27日,砂拉越教会派员参加在新加坡召开年议会。姚峭嵚被按立为长牧,林启显、林守驰、黄履和等人按立副牧;黄景和、王东升、麦友仁分别担任中、南、北教区长。

1947年6月14日议会中,中央执行委员改组,由教会财务统筹统办。亦于11月26、27日的全议会中议决筹建富公纪念楼和夏公纪念楼,且征求美国尼勃拉斯加年议会查核。

1948年推行四年运动,其目标:(一)一得一;(二)谨守圣日;(三)家庭崇拜;(四)读经;(五)文字布道;(六)游行布道;(七)施医运动;(八)仁爱运动;(九)改变风俗;(十)自养自足。

同年7月刊印四运特刊,由姚峭嵚任主编。同时内陆布道宣教工作在宝辅民牧师之带领下,大有成绩。

1949年1月19日,卫理高级中学替代毓英女校,正式开学。同时富公纪念楼亦落成奉献。6月2日成立布道团奖学金以培育传道人辅佐教政。7月1日由安和伯师母主持下成立妇女服务团,林裕先女士为首任会长。

1950年1月17、18日在差议会中,慕奥士会督(Bishop Morve)首次主持告老为黄景和和姚峭嵚两位老牧师主持退休礼拜。

1951年初,夏公纪念楼落成,卫中由毕理教士任校长;同时将四运特刊改为《卫理报》一年四期。6月27日假福源堂举行五十周年纪念。翌日在新安堂(首间教堂)举纪念会。同时亦设立福儿院。

一、序言

二、垦荒肇基(1901-1935年)

三、风雨同行(1936年至1951年)

四、复兴稳健

五、内治外展(1968年至1983年)

六、主泽流长(1984年至2001年)